倒在创业十年,世间再无「大朴」?(3)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2
撕网易严选,批拼多多大朴的出现,让一众「学徒」看到了电商新机会。 抓住中产阶层消费趋势做深度探索,开发适合特定人群的产品,成为各大互联网电商的一大新趋势,网易严选、小米有品、京东京造等品牌纷纷下场。他们有相同的目标受众——追求生活品质的互联网中产。 网易严选和大朴之间爆发过一段争议。 2016年上线四年的大朴销售规模刚刚超过一亿,当年4月上线的网易严选月流水已经达到3000万,后者打出「工厂直达消费者,剔除品牌溢价」的口号,号称旗下产品来自MUJI制造商、新秀丽制造商等等,其中严选毛巾号称出自「大朴原工厂」。 家居日用品是双方的主阵地,矛盾不可避免。当时王治全说,「我坚决反对网易严选灌输给消费者的好工厂就等于好品质的这一主张,因为它否定和抹杀了品牌商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一切努力,对市场的丰富度、用户的选择权都是很大损害。」 其逻辑很容易理解,相同工厂产出的不一定是同品质的产品。 王治全以家纺行业为例,一定规模的工厂往往有中高低档不等的生产线,可以根据品牌商的需求定制生产线和工艺流程,「品牌商无要求或者要求低,工厂也可以降低成本、缩减或替换工艺。这是制造业的常识,而不应该成为网易严选拿来迷惑消费者的说辞」。 所以当年在虎嗅的论坛上,王治全代表大朴,柳晓刚代表网易严选,二人有一场公开辩论。 王治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圈内都知道,丁老板(丁磊)是互联网圈出名的「抠门」老板,如何保证在这个情况下,网易严选能够建立一个跟你们想要做的产品相匹配的团队,好工厂永远不等于好产品,这个如何保障? 柳晓刚的回应自然也戳中了大朴的软肋:「网易严选上线才5个月,就已经实现了盈亏平衡」。「按照丁总的话说,我们网易有钱。我们可以跟供应商签三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可以付70%的款,完全没有备货的压力,这是优势。」 回头看当年的「严选大朴之争」,本质还是产品为王还是流量为王的路线之争。大朴瞄准的是小众群体,「大众的生意跟我们没关系」,王治全吃过品类扩张带来库存积压的苦,因而一直致力于打造的是高品质的单品,而不是走一条先平台、后品牌的大众之路。 后来的故事就到了三年后,柳晓刚从网易严选CEO的位置上离职,因为2018年网易严选也出现了品控没做好,库存积压的问题,柳晓刚的继任者梁钧开始重申,严选是品牌而并非平台。 至此,网易严选最终还是走上了大朴一样的品牌之路。 如果说「撕网易严选」是商业路线和利益之争,那「批拼多多」则是基于商业游戏的基本规则和产品质量的争论。2018年拼多多在美国上市,这个当时成立才三年的公司很快陷入舆论漩涡,诸多山寨假货引发了诸多家电、手机等品牌方的质疑,以及商家的集体维权。 王治全以家纺行业的乳胶枕为例,其原料用天然乳胶还是合成乳胶,消费者很难分辨,但拼多多上标价19块8的劣质乳胶枕以「天然乳胶」的宣传语堂而皇之售卖。「这个价格事实上连天然乳胶的原液都买不到,是如何做出天然乳胶枕的?平台扶持的都是这样的商家,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 作为商家的角色,王治全关心的是电商平台的生态和规则,山寨假货不只是商家的问题,更是平台的价值导向和审核机制的问题,他指向的是平台的商业伦理和价值导向,「一个坐拥3亿用户、百万商家的平台制定什么样的规则,倡导什么样的商业价值观,对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 作为品牌商家的大朴,也入驻了拼多多,其依旧是主打安全、舒适、高质量和高性价比的「贴身纺织品」,但始终很难适应下沉市场的玩法,销量证明了大朴没有捕捉到拼多多的流量密码。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