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挑战不断,跨境商家求变】(3)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梁睿峰指出,疫情期间,物流时效也比较正常,基本是12-30天,较远的国家需要30天左右。物流价格此前稳定上涨,但在今年涨了三次价,“每个件平均运费涨价15%左右,对利润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令梁睿峰头疼的是,今年“618”出现了包裹损坏现象,运送到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新加坡的包裹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压坏和泡水的问题,约有20%的货品损失,亏损较大。如今,这种现象还陆续出现。
面对物流端的难题,跨境商家很多时候处于被动状态,很难做出应对措施。 张生和梁睿峰都表示,大多数时候就是跟消费者解释、沟通,争取获得理解,有时候赠送一些小礼品,以此安抚消费者。如果消费者取消订单,企业也只能承担损失。
张生表示,现在已经习惯物流的变化,实际上物流也在慢慢恢复,只要疫情未达到管控状态,问题还是比较小的。
02
国际形势改变
实际上,不仅仅是物流,全球经济波动、地缘政治以及贸易壁垒,为跨境电商出海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企业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
《蓝皮书》写道,“疫情以来,世界经济衰退明显,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锐减,国际市场需求大幅下降。局部地区的战争导致国际政治环境日趋复杂。”
2021年7月,欧洲停止22欧元以下免进口商品VAT税的优惠政策。面向欧洲市场的商品,不得不加税,这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欧盟税改,美国也正在考虑取消800美元以下跨境小包裹的免关税优惠。数据统计,中国出口到美国超10%的商品都利用了800美金的最低免税额政策进行避税。一旦法案通过,客单价较低的中小跨境商家首当其冲。
但税改只是合规的一步。今年以来,俄乌冲突、能源供应短缺及通货膨胀,导致欧元汇率持续走弱。 欧元贬值,一方面人们购买能力减弱,另一方面中国出口欧洲,商品以欧元计价,因而涨价。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