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高管纷纷加盟国内公司 产业互联网迎来“正规军”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To C一枝独秀,To B万马齐喑的时代过去了,To B比肩To C的双赛道并行的时代开始了。
文/陈纪英
版式/大卫
担任苹果CEO 8年,库克的姿态和乔布斯大不同——尤其在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上,乔布斯是冷面傲娇的霸道总裁,库克就是比心猛撩的笑面暖男。七夕那天,库克甚至用中文发了条祝福微博,“一双一对与否,一样祝你七夕快乐!”。
库克暗藏的小心机背后,是“既要又要还想要”的阳谋——全球高科技巨头对中国市场没有“不想要”,只有万不得已的“得不到”。
总裁用产品拿下中国市场,而很多的外企职业经理人,则加盟中国创业企业公司。最近,前IBM大中华区总经理王天義加盟了中国企业服务公司顶象,出任公司总裁。
中国公司同样对这些外企职业经理人热情拥抱。To B产业处于大爆发前夜,但相比于To C端的逆袭突围、弯道超车,中国To B行业是企业体量还是市场规模远远落后于美国。这些从外企回巢、加盟中企的正规军们,有机会助力中国的To B市场走出草莽时代,走入烟花绚烂的大爆发时代。
1、巨头加码、风投入场,独角兽汹汹
中国To B市场沉寂许久,并未与To C市场同步而行。
这让GE中国区 CEO 段小缨颇为困惑,2016年,他曾就此发问IDG 资本创始人熊晓鸽,“ 中国有很多伟大的公司和巨型企业,为何没有出现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大公司?”
三年过去,To B市场变了天。
一向做“To C的生意,赚To B的钱”的阿里,一身风尘,两脚粘土,在To B市场布局越发宽广纵深,如今以“商业操作系统”立身。连一向聚焦于To C市场的腾讯,都掉转了航向,马化腾得出了新结论,“互联网的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
一度冷遇To B市场的风投机构们,也开始俯身入场了——对比来看,中国To B企业尽管规模普遍较小,但从融资数量上,却碾压了美国市场。
2014年,美国拿到融资的To B企业有525家,到2018年达到1048家。中国远超美国市场数量,2015年中国To B企业融资量为1141家,2016年又陡然上升至3442家,即便是寒意初显的2018年,也有1765家To B企业逆势融资。
在To C领域,年纪轻轻的90后也有机会“乱拳打死老师傅”,但在To B领域,履历优秀、背景支撑度高的创业者更受风投机构青睐,因为To B相对To C的典型差别是必须非常清楚产业里的Know-how。所以,BAT背景出身的To B创业者尤其“吃香”。
例如顶象的创始人陈树华,曾经创办了阿里钱盾、阿里聚安全,担任阿里巴巴移动安全部门负责人,是每年阿里双十一的风控总指挥。2017年出来创业,迅疾拿到红杉资本近亿元天使轮投资,翌年,又顺利拿到第二轮数亿元投资。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