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观察 | 华兴资本包凡:解构产业互联网投资逻辑——产业够大、链条够长、上下游玩家相对分散(4)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在产业互联网领域,两国间明显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 比如说工业传感器的渗透率,2016年中国只有4.6%,美国有12%。 美国80%的制造业企业已经上云,中国只有30%。 每一万个工人对应的机械臂数美国是中国的3倍。 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在产业互联网领域远超中国,这也是未来发展的空间之一。
产业互联网实际上分三个环节:
第一,上游的生产环节,指的是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它解决的核心是生产环节的效率问题。 下游指的是当你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以后,可以按照需求向上游进行个性化定制。
第二,中游的流通环节,解决供应链企业的垂直交易B2B平台。 不过,虽然上游环节需求大,但从投资角度看,很难找到特别好的投资标的,制造业太复杂,每个制造业垂直领域都有很多特殊情况,很难找到一家企业能够覆盖所有需求。
第三,下游的消费环节,虽然已经有些企业在尝试布局准备,但发展仍处早期。
我们认为,短期最大的机会可能是在中游环节。 因为中间环节低效率的现象明显,改进空间相当巨大。
首先,中国每天有10000家新公司成立,平均公司寿命只有不到3年,其中20%从事流通行业。 随着数字化的改造,流通行业未来应该能够产生巨大的重构机会: 第一是缩短交易链条,第二是降低信息的不对等,第三是利用数据、技术的价值,第四是发挥中国世界工厂、应用创新的优势。
流通互联网本质是解决供给与需求匹配的问题。 今天,传统产业链中有一系列挑战和问题,比如说信息不对等、交易链条长、SKU相当繁杂难以管理、行业碎片化严重、以产定销。 流通互联网需要做的事情实际就是打通整个环节。
产业互联网其实由来已久,第一代的阿里巴巴本质也是解决这个问题,它实际是作为信息撮合的平台解决了信息不透明的问题。 到了2.0阶段,除了解决信息问题,B2B的公司开始涉入货流、资金流,通过仓储、物流、金融等各种手段来替代传统经销商的位置。 3.0时代则是进入生产环节,通过对下游大量数据渗透,了解下游用户需求来指导上游的生产。
运营、数据、业务三方面缺一不可
华兴现在关注比较多的实际是垂直行业中的B2B平台,往往存在于整个产业链交易的各个环节,从一个环节起步往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发展。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投资人要有一定的情怀,这个情怀就是要有一定的能够使产业崛起的信念。
互联网+2022-08-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