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的机会在哪里?(2)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这些都标志着经济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单纯靠业务增长去获得更大利润的难度加大,迫使企业去追求内部效率的提升,从规模驱动向效率驱动转移,完成新旧动能转换。产业会选择与其发展最相适应的技术和数据来提升效率,这是产业互联网兴起的宏观逻辑。
第二视角是,从中美对标的角度看,产业互联网仍有10倍以上增长空间。
两个维度:一是把国家当成一个主体,从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效率指标来看,每个劳动力生产效率上美国是中国的7.5倍;每吨标准煤生产效率,即单位资源投入的产出效率比上,美国是中国的1.9倍,说明在产业效率方面,中国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另外,把中美已上市科技公司的市值前20名公司列出来做对比,按照粗颗粒度看它的业务是to B还是to C来区分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对比着看,美国GDP是中国的1.5倍,在消费互联网头部公司的市值上,美国是中国的2.2倍,这和GDP的倍数是同一个量级;但是to B类的公司,也就是广义上产业互联网公司,美国的市值是中国的15倍,说明产业互联网公司相比发达国家还有10倍以上的增长空间。
第三是产业链视角,消费互联网是产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很多人将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对立来看,确实二者在所对应的决策主体、决策原理上完全不同,但我们认为,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不应该是对立起来看,应该是融合的关系。
从终局角度来看,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中间的那条线正在越来越模糊。未来理想的情况是,只有一个生产环节,然后就直接到了消费环节。这是所有产业链中效率最高的、消费者的需求最容易被反映到产业链上的结构,所以长期来看两者界限会越来越模糊,产业链效率会越来越高。
在这个基础上, 消费互联网本质上是产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
一方面,是需求侧的迭代会倒逼供给侧做改革。以宝洁为例,宝洁之前的一个新产品从提出idea到新产品投放,平均周期是3年左右,现在新产品的迭代周期缩短到四个月,有将近10倍的效率提升。
这是怎么做到的?主要是依赖于强大的供应链支持,以及更多更快的数据分析和反馈。存量经济时代,消费互联网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在竞争激烈的前提下如何提 升用户终极体验成为核心。如果只是通过产品单一的优化,比如一个APP操作的优化、界面调整等,对用户体验的提升其实是有限的,更大的提升来自于供应链的改造升级,也就是基于产业互联网来提升产业链的效率,最终改变用户体验。
另一方面,终端更多的数据积累和线上化使得向上赋能成为可能。这怎么理解?举个例子,美团起初做的是一个APP,用户可以团购、叫外卖等,这一阶段是以人为核心的连接。发展至今,积累了大量有关用户、商户、交易、支付等要素,必然回向上游做渗透,做以企业为核心的连接。比如说交易环节做了快驴、流通环节做了收银的SaaS工具、做了to B端的美团配送,进一步的变成综合生活服务平台,这就是产业链的视角。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