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多想云招股书:营销云的复购率难题(2)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图源:多想云招股书
另外,由于各企业的需求不同,SaaS的大规模应用要求厂商为客户提供更具创新能力,更符合行业特点,解决核心痛点的产品。而厂商若想要实现这些,则必然要依托大数据平台完成对众多行业数据的原始积累和提前洞察。
但在大数据领域,多想云和大数据转型SaaS平台的厂商相比,其行业数据积累度明显不够。比如,此前大数据平台数位科技转型后所推出的上上参谋和数位拓店云功能,本身就是基于自身的数据储备,为商家提供前期的开店指导功能。
图源:数位科技官网
若后续多想云内容SaaS互动营销平台无法拓展更多的功能,延展出更多的场景,可能会导致客户粘性逐渐降低,影响到用户的续费。
以Neebula为例,它作为ITOM管理的SaaS应用厂商,当时是以优质的ITOM管理能力切中用户需求,可是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虽进行了一定的产品功能延伸和补充,但这些产品功能并没有能够很好的切中用户痛点,最终被Service Now收购。
那么,多想云只专注内容领域,打造自身的核心能力,沉淀模块化功能,通过自研或外研收购,培育平台生态圈这条路是否走得通?毕竟国外的Salesforce和Shopify均是“一专多能”的代表。
但问题是,这条路更适合跨行业的通用场景。内容场景和视频会议、直播、采购管理、协同办公、电子合同等场景均有所不同,企业需要的是更多是内容上的差异化。
如何持续给客户带来价值
标准化的SaaS产品盈利方式如下:企业通过标准化的产品模块,并且控制自身的研发投入,增加客户基础并持续复购,进而实现企业盈利的持续增长。
简单来说就是,一家企业在SaaS业务上营收=客户数量X客户复购率,而这就对多想云内部在SaaS上的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使用SaaS平台的多是中腰部企业,因为对于头部大型企业来说,出于对自身数据安全的衡量,他们更偏爱自研云服务体系。
于是多想云这样的三方服务企业就只能从中小企业下手来提升客户数量。可是中小企业普遍付费能力较弱,又加上很多的通用类型SaaS平台,受互联网免费思维影响,为了抢夺客户,纷纷推出免费功能,进一步延长了付费习惯的培养周期。
目前国内的SaaS服务商可分为三大类,以用友、金蝶为代表的软件厂商,他们的优势在于深耕行业多年,有着很强的大客户积累。以有赞、北森为代表的独立性SaaS厂商,他们能以灵活轻量化产品解决需求痛点。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厂商,这些互联网巨头本身具备的流量优势、资金优势更容易通过PaaS平台模式构建产品生态。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8月26日美股盘后,数据分析监测公司Splunk(NASDAQ:SPLK)发布截止7月30的2020年第二季
技术经验2022-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