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企微、飞书的“大富翁”游戏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9月19日,QuestMobile最新数据显示,8月国内协同办公类App月活跃用户数(MAU)保持高位:钉钉MAU为2.05亿排名第一,紧跟其后的是企业微信1.04亿,飞书789万。历史上首次实现暑期MAU破2亿,可钉钉一反常态的是,并没有对这次的成绩表现出较强的兴奋感。“有价值的日活才是to B业务的根本,没价值的日活再高也没用。”今年以来,钉钉数次重提商业化。3月22日,向外界发布了商业化产品,通过三个商业化版本、抽取佣金等方式盈利;9月21日的2022秋季钉峰会,更是首次对外阐述了大客户战略。同样在商业化上动作频频的,包括飞书和企业微信:5月中旬,企业微信发布公告表示,将按照平台接口调用许可向服务商进行收费;下半年,飞书在各地举办城市峰会,商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协同办公三巨头不约而同奔赴“钱途”。正因此,不少人将2022年定义为协同办公软件商业化的真正元年。共性的目标之外,各家的行为逻辑却是各有千秋。
钉钉改调子倘若非要为钉钉的商业化,找一个标志性的拐点,那么非“云钉一体”莫属。在此之前,钉钉的野望是做成比肩微信的超级App。以两个关键的节点为例:2017年12月27日,钉钉用户数达到1个亿。彼时陈航兴奋地表示,“1075天,我们实现了一个小目标,用户数达到1个亿……”紧接着的CES展会上,陈航更是称,“1亿用户数只是一个小目标,下一个目标为10亿用户量。”此后,疫情来势汹汹,远程办公、线上网课让海量白领和中小学生涌上钉钉。截至2020年3月31日,钉钉的用户数超过3亿,超级App的野心也再次被提起。但正是此次“天降”用户,加速了钉钉商业化进程。超出正常增速的用户规模,让钉钉付出了许多成本。据了解,钉钉的下载量导致阿里云在短期内连续扩容了10万台服务器,这相当于头部大型企业一年的采购量,而在疫情期间大力推广的视频会议,更是有时一天就要补贴几个亿。阿里巴巴曾在财报中明确表示,2020财年第四季度创新计划和其他部分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损失达30.63亿元人民币,主要原因就是在疫情期间免费提供远程办公软件钉钉,所带来的亏损。如果再算上此前为了追求增长和规模付出的成本,一直没有找到变现思路的钉钉,在阿里内部就是个赔本的买卖。这种典型的互联网式“亏损换增长”打法,在以前是没有问题的,陈航曾反复强调集团没有把创造利益作为钉钉的第一要素。但当高层的意愿转移时,事情的走向不可避免出现倾斜。2020年9月27日,一轮组织架构调整来得猝不及防。阿里巴巴宣布,将钉钉升级为大钉钉事业部,与阿里云全面融合,确保“云钉一体”战略全面落地。作为面向未来的第二曲线,阿里云肩负起阿里巴巴新增长的重任。对其而言,「阿里云+钉钉」的组合,类似于「Azure+Teams」、「AWS+Slack」,更加有利于拉动阿里云的商业化。从这时起,钉钉事实上已经开始加速商业化进程。可在“云钉一体”初期,钉钉并没有作出较大贡献。2021年8月3日,阿里巴巴公布2022财年第一季度财报,钉钉业绩首次从创新业务板块调整并入云计算板块,由于尚处于投入阶段,并表甚至带来利润下降。先于钉钉开始服务大客户的阿里云,是个不错的学习对象,于是乎钉钉开始把目光放在大客户身上。当下的企业服务领域早已形成共识,商业化见效最快的方式之一就是主攻大客户。以Salesforce为例,根据2020财年披露的Enterprise级别客户(年化收入>100万美元)营收占比显示,这部分客户收入贡献持续提升,2020财年占比将近70%。钉钉的大客户战略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总裁叶军在近日的采访中透露,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收入占比差不多1:1;在拉动阿里云营收这块,“上个季度云的增长是10%,这里面有钉钉的贡献,否则增速就不是两位数了。”不过还需要注意的是,大客户战略是一把双刃剑。大客户往往有定制化需求,这与供应商的规模化需求本质上相冲突。产业互联网其实没有新故事。钉钉众望所归搬出了PaaS化:PaaS为搭建定制化功能提供了一套相对标准化的能力和工具,以此来弥合定制化和规模化间的隔阂。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