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谈的“文化输出”,不应该只是传统文化元素拼贴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包 括历史 、艺术与旅游资源在内的“国潮”元素,不仅正在成为引领国产游戏与合资游戏的审美风向标,也使电子游戏成为向外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媒介。 例如《王者荣耀》联动了哈尔滨冰雪世界和敦煌莫高窟等元素开发“文创皮肤”,《天涯明月刀》则联动张家界景区开发全新游戏地图。 而最受关注的新作——光子工作室研发的开放世界游戏《代号: 致金庸》,不仅在主题上强调“正统武侠”,还突出了运用虚幻5引擎打造“实景华山”地貌和风光的技术。
的确,相比中国影视剧等传统大众媒介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和影响力,电子游戏突出的市场体量和传播效率显然更具优势。用电子游戏承载传统文化从而实现“国潮出海”也成为文化领域的热点话题。
但这种设计理念与审美机制,却也始终伴随着争议。《王者荣耀》就曾因人物设计涉及历史虚无主义等问题而使电子游戏的文化价值遭到质疑;《江南百景图》中对岳飞形象的贬低更直接伤害了民族感情而被央媒点名。
当电子游戏面临承载更多文化使命的当下,对传统文化的元素堆积和拼贴不仅不是一条有效的道路,更可能是危险的陷阱。国产游戏如何才能正确调用本土文化元素,真正担当起“国潮出海”的媒介先锋?
融合的起点:电子游戏与网络文学
要正确调用本土文化元素,首先要警惕一种“画皮”式逻辑,即仅仅将丰富的民族文化简化为可替换、低附加值的元素符号,比如通过更换角色“皮肤”来撬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潜力。
但要突破这一逻辑却并不容易。今天电子游戏中的主流类型,都来自欧美日等具有优势地位工业的定义,这注定了电子游戏的文化偏向。例如RPG游戏的诞生无法摆脱与欧美桌游/卡牌游戏之间的系统关系,以及与西方奇幻传说之间的文本关系,而当同类型的国产游戏试图以元素符号承接中国文化时,《王者荣耀》中的神医扁鹊便“自动”成了拥有用毒能力的巫医或术士。于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延续性,常常在电子游戏的玩法和文本层面遭遇断裂并被自动改写。经由网络游戏“国潮出海”的文化,则随时可能成为无根之萍。
因此,我们有必要为国产电子游戏寻找更坚实的脉络,并沿着这条脉络组接起国产电子游戏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文化承载理路。这指引我们回归国产游戏的发生之时,并发现它是如何汲取传统文化资源后孕育而生的。
1995年,在中国互联网文化的起步阶段,单机游戏《仙剑奇侠传》问世并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也常常被认为是国产电子游戏的开山之作;1996年,网络原创社区“金庸客栈”以“粉丝论坛模式”开启了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起点。正如《仙剑》游戏文本与《蜀山剑侠传》《流星蝴蝶剑》等武侠小说有着密切关联,以“金庸”之名作为起点的网络文学也从传统武侠小说中汲取养分,并在不同题材的杂糅发展中诞生出了脱胎于黄老之学又颇具青年亚文化特征的仙侠类小说。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