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谈的“文化输出”,不应该只是传统文化元素拼贴(2)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显然,相比当下被热捧的“影游融合”概念,电子游戏与网络文学事实上具有更深刻的文化融合基础。在互联网文化诞生之初,这两种具有亚文化色彩的新生事物不约而同地选用了武侠文学作为其文化资源——而这正是他们与今天的国产游戏在面对传统文化元素时的不同。如果说后者是在西方游戏世界的基础上添加“国风”元素,那么早期电子游戏和网络文学则是在引用武侠文学的过程中触及“金庸们”背后的传统文化资源。也正是因此,这种对文化要素的表达会显得更具层次感和真实感。
“网文出海”的启示:文化阵地与商业体系
相比近年来国产游戏借由资本开道“走出去”的大开大合,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路径显然难度更大。也正是因此,它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国产游戏的道路。
2014年,痴迷金庸武侠小说的美籍华人赖静平在翻译中国网络文学作品《盘龙》时为了给海外武侠小说爱好者创造一个更好的交流论坛,创建了网站“武侠世界(Wuxiaworld)”。这一论坛属性的小说网站,迅速聚集起了大批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爱好者。2017年,当国内网文龙头起点中文网的网站世界排名(Alexa排名)还徘徊在全球8000名左右时,“武侠世界”的Alexa排名已高居1000名行列。没有巨资开道的“武侠世界”,却依靠《盘龙》等“修仙”小说的独特吸引力,在北美阅读市场建立了成功的文化阵地。不久,“起点国际”等国内行业巨头携带成熟的网络文学运营经验布局海外市场,使得海外网络文学的更新模式和付费阅读经验也与国内形成同步。
如今,这些海外网站也吸引和培育了大量国外“网文”作者围绕“修仙”文的创作系统开展同人意义的写作。由此,中国网络文学完成了从文化元素到商业体系的“走出去”,形成了对全球“网文”写作风格、阅读经验的指导性影响,更因此主导了网络文学的“玩法”和“文本”。
从这一点看,曾经一度并行的国产游戏和网络文学,走上了两条全然不同的发展道路,而我们也可以将这种分歧看作是国产游戏文化传统的一种断裂。作为市值体量和传播效果都远胜网络文学的媒介载体,国产游戏在寻求与传统文化的连接时,有理由探寻一条更坚实的文化“出海”道路。
游戏“出海”需激发玩家的潜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有能力去反对既有的游戏类型、玩法与系统。那么,面对西方游戏文化已然根深蒂固的影响力,国产游戏的突破口在哪里呢?
2016年,游戏改编电影《魔兽》上映,最终获得4.3亿美元的全球票房,位列影史游戏改编电影票房榜冠军,不过,其中中国市场就贡献了超半数的2.21亿美元票房。好莱坞票房分析师杰克·伯克直言“如果这部电影没有在中国火起来的话,它就是彻头彻尾的失败品。”这说明,在面对《魔兽》这部电影的时候,中国观众和全球观众之间产生了突出的审美裂缝。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