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必驰IPO:营收增速大幅下滑,硕博研发人员占比仅三成(2)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思必驰业务主要由智能人机交互软件产品、软硬一体化人工智能产品、对话式人工智能技术服务构成,其中对话式人工智能技术服务又分为技术授权服务和定制开发服务。2021年,各大类收入分别为6473万、1.01亿和1.41亿。
硬件业务成为发力点。2019年思必驰对话式人工智能技术服务板块收入占总营收的77%,到了2021年则下降到45.94%。受2019年思必驰实行的软硬一体化产品战略影响,该模块收入从19.27%上升至33%。
当业务重心向硬件扩散时,思必驰毛利率也随之下降。根据招股书,思必驰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2.17%、69.74%和58.15%,与赛道内上市公司毛利率基本持平。对于毛利率下滑,思必驰称原因为产品结构变化,毛利率较低业务占比增加。
科研投入也拉低毛利率。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思必驰研发投入1.99亿、2.04亿和2.87亿,占营收总额的246.08%、90.72%和109.12%,均高于总营业额。随着科研投入继续增加,思必驰成本压力也将继续上升。
一人掌握近半数专利。截至2021年底,思必驰在全球共拥有专利360项,其中210项发明专利,64项外观专利。全部专利中,副总裁俞凯拥有专利数量166项,公司内占比最高。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联想之星等大股东在2020年均对思必驰进行减持,同年还曾出现过估值下滑。
护城河尚浅
人工智能赛道里,思必驰过得并不轻松。
玩家之间竞争激烈。2021年,同在人工智能语音领域的寒武纪营收为7.21亿,虹软科技营收5.73亿,云从科技营收10.76亿,规模、体量均大于思必驰。
除了这些实力强劲的AI企业,思必驰还需要和科大讯飞等AI硬件玩家抢夺市场。思必驰也在招股书中谈到,竞争加剧可能导致公司产品价格、利润率或市场占有率有下降的风险。
应用场景重合度高。思必驰在人工智能产业链中处于基础层和技术层,共涉及数据资源、智能硬件和云服务、自然语音处理、语音信号处理和语音合成等技术,应用场景集中在智能家电、智能汽车、消费电子等物联网领域。
同赛道内,科大讯飞场景主要集中在教育、医疗、智能办公、智慧城市等领域,虹软科技则覆盖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等智能设备领域,均与思必驰有不同程度重合。商汤科技、云从科技等AI头部企业,也对思必驰的场景端造成切口。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原标题:Satoshipowered.AI为区块链游戏和VR提供解决方案 Satoshipowered.AI是一个游戏
元宇宙2018-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