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每日优鲜败局启示录:烧钱的苦生意,纠结的前置仓(3)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来源:每日优鲜微博东北证券曾发布研报测算,以一间300平米的前置仓为例,假设客单价60元,单日订单量完成600~1400左右,那么,前置仓模式的履约费用依然高达10~13元/单,基本超过所有生鲜电商模式。这还是在客单价及订单量高度理想的情况下,且未计入产品从产地运输到前置仓的成本。相关财报显示,每日优鲜2021年Q3每单履约达22.2元,平均客单价为88.4元;叮咚买菜2021年Q4每单履约成本为17.7元,平均客单价仅为60元。“前置仓是一个超长链路和高人力密集型的复杂履约网络,这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李承志透露,前置仓需要经历从产地-城市大仓-前置仓等环节,并最后经分拣配送到家。履约链路比B2C的“城市大仓-到家”和线下门店“城市大仓-到店”要更长。同时,李承志表示,前置仓需要在消费者APP下单后的30-40分钟内送货到家,面临着空间约束和时间约束,如何在小面积的前置仓保有近万个超市品类SKU,还能实现高有货率和低损耗率,“整个链条的磨合是非常难的”。“前置仓对于生鲜行业来说,从时效上提升了用户的体验,从理论上提升了仓配的效率。”8月20日,彩贝壳商务负责人孟奇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但这些需要基于一些大前提的基础之上。孟奇进一步分析道,首先要有相对稳定的用户流量基础,其次是基于用户的消费和自身对于行业的理解所需要具备的选品能力,还要有能够维持好供应价格的优势,以及有比较雄厚的资金支持,帮助扩张和坚守。再度回归本质对于走前置仓模式的生鲜电商来说,要做优等生,就得每个科目得高分,这显然并不容易。不仅不容易,还需要耐得住寂寞。“前置仓模式本身没有问题,问题是这个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时间成本,一般平台根本耗不起。”李承志认为,每日优鲜扩张的步伐迈得过大,这个生意有一定的爬坡期,需要对消费者习惯和认知的改变的过程。李承志对此有过测算,从获客、到让消费者形成重复购买需求,再到形成区域最优的一个解决模式。“基本上,一个城市的前置仓发展成熟可能得花三年时间。而在仓均日单量达到盈亏平衡点之前,平台从单仓的层面都是亏损的,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李承志坦言。在尚未形成成熟周期的培育,也还未到撬动消费市场需求的阶段,每日优鲜却选择不再做纯粹的前置仓。从大肆扩建前置仓到进军下沉市场,到上线拼团板块“每日拼拼”,每日优鲜还尝试了社交电商、无人货架项目便利购、探索智慧菜场等,但多数尝试还没有走入用户视野,就已经销声匿迹。洪始良认为,每日优鲜的前置仓模式的确可以满足部分对时效要求高、对价格不敏感的人群。“但是,如果大规模扩张,反而会导致人群不精准;加上运营成本过高,如内部管理跟不上,企业就会出现严重问题。”洪始良表示。在此背景下,前置仓玩家必须有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索,依靠资本的力量“烧钱”谋市场不是长久之计,更重要的是,减少无序扩张造成的长期亏损。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