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需要“大概率奇迹”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进入2022年后,我们对京东的一系列操作表现出了一些不解甚至是困惑,如在物流业务仍然未明确看到盈利拐点之时,在今年又收购了德邦物流和中国物流资产,这显然将给未来集团的ROA带来压力,又如将达达并表,这也是一个中期内大概率要亏损的业务,在一切不明朗之时也不利于损益表的持续性改善。
若从业务相关性角度去解读,我们固然可以将此解释为“经营能力的进一步强化和覆盖”,将此视为京东对干线物流和本地生活及时配送的进取心,这也是最直观的看法,但若我们从资本市场以及财务角度去阐释,可能会得到与此不尽相同的答案。 本文我们重点讨论:
其一,回顾京东历史,证明京东市值管理是需要“大概率奇迹”业务的;
其二,中短期内基本面又能否支撑多大的“大概率奇迹”业务?
“大概率奇迹”改变京东市值
我们整理和分析了京东自IPO之后,股价的同比变动情况,见下图
为便于对比,我们将京东老对手阿里与其对比,在上图中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两个公司股价走势呈现高度的相关性,几乎保持了相同的节奏,这也说明在资本市场中两个公司的“定性”基本一致,但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很清楚看到,京东在2019年下半年后才开始超越阿里。
这是令我们颇为不解的,作为一个追赶型企业,理论上成长性更强,也就更容易获得市场的溢价,亦或是说在 一个以速度为主特色企业身上,大概是具有更高速成长的“大概率奇迹”的,投资者就可能以此给出更高估值,以期撞到此概率。
现实中并没有发生,一直到2019年中京东的股价同步增长一直弱于阿里,期间管理层变动,经营层面短期压力等因素之外(均发生在2018年),如果剔除该期间内诸多黑天鹅事件的市值大幅下挫,2019年京东股价同比增长应该仍是疲弱的,也就是对阿里的超越就要推迟到2020年。
经过对历史和行业的回购和研究之后,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其一,虽然京东是作为追赶者形象出现,但由于 其模式以及业务增长路径较为明确,企业的“奇迹概率”相对要低 ,反观彼时阿里,云计算,物流等新业务风风火火上马,加之当时中国市场又是全球资本宠儿, 故事性投射到了股价溢价能力上;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