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码的一小步,产业互联网的一大步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文 | 周天财经
周天财经 原创出品
2 月 1 日,腾讯政务团队微应急产品负责人胡敏在工作群中,看到同事们在分享一张 「纸质通行证」的照片,这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发现许多小区都是凭居民凭通行证出入,但纸制通行证在制作、发放和核验过程中存在交叉感染风险,这与疾控部门减少接触的初衷相悖。
于是,在胡敏的脑海中,很会就产生了一个想法,他想和团队一起做一个可以替代纸质通行证的「码」出来。
3 天后,「健康码」就有了雏形。
很快,又过了几天,到了 2 月 9 日,经过迭代,成熟的版本诞生了,这一天,「健康码」率先在深圳推出。随后,云南、贵州、广州、上海、天津、重庆、武汉等超过 100 个城市也计划上线。数据显示,截至 2 月 26 日,腾讯「健康码」已覆盖超过 7 亿人口,累计亮码人次超过 5 亿,这也许是服务用户最多的健康码。
所谓健康码,其具体的产品逻辑是:通过线上安全授卡,线下扫码核验,判断人员健康状况,记录体温、判别高危人群,并引导全民自主健康申报,实现社区、企业、学校等分级采集数据,政府主管分级查看疫情数据,能够触达更多群体、覆盖更多场景、接入更多数据。市民只需填报一次个人健康状况即可获得健康码,凭借健康码进出社区、办公口、交通卡口、机场火车站等多个场景。
对用户来说,这相当于一个自动化的填表工具 + 在线化的健康证明。而对管理部门来说,这是一个实时追踪居民健康状况、掌握重点人群轨迹的 SaaS 系统。
假如要查阅一个发热患者的历史行程,过去的做法是从堆积如山的表格里去逐行寻找,才能拼凑出一个人的完整行程,但如果在一个区域普及健康码,那么每一次扫码其实都标注了这个人的位置信息,便于查找。
健康码短短几天的上线速度来看,这是一次卫生管理部门和互联网公司的「一拍即合」。不难理解,在万物皆可扫码的时代,健康码,就成了当前形势下的一种顺势而为的必然。
01「健康码效应」一拍即合,源自于几个因素。
确实如胡敏思考的那样,一份材料转手多人,的确为病毒扩散提供了绝佳的温床。更为关键的是,纸质通行条和表格,也在压垮本就十分辛苦的一线基层社区人员,曾有报道谈到不少基层工作者每天都会被不同部门索要表格,填写内容都大同小异,这表明数据之间的不互通带来了重复填表的繁琐,这种现象也被作为「形式主义」案例,正在得到上级部门的纠正。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