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码的一小步,产业互联网的一大步(2)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自动化、可追溯、数据高效流通再加上非接触式体验,都让健康码和地方疫情应对的需求「一拍即合」。
因此,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王耀文说:通过市民自主申报大大降低了社区人上门采集的工作量,而且提高了数据的准确度。
这样一个细分小场景,有很高的潜力能够变成更加通用的大场景。
从高打开频率和巨大的用户基数来看,健康码的「示范效应」将十分显著。
不出意外的话,健康码会大大加速社会、城市、乡村、小区街道、企业等不同形态的组织的全面在线化进程,进而有可能带来更深层次的社会数字变革。
这是一次「淘汰纸质证明材料」的巨型用户教育试验田,接受教育的是由健康码连接起来的两端,一端是众多的下沉用户,一端是地方行政部门、街道办乃至社区。对用户来说,健康码是「电子证照」的一种,而对行政管理部门来说,健康码意味着 SaaS 系统和数字化理念。
显然,经此一役,「电子证照的时代」和「智慧政务的时代」会加速到来。
不仅于此,当健康码「真香」了,更多其他职能部门在切身体验到数字化的好处之后,也会更有意愿加入数字化进程中来。
显然,健康码的的意义不止是疫情登记。更重要的是,这一小小的新功能,有助于驱动中国社会结构中不同组织的在线化、数据化。
02 历史的进程在周天财经看来,健康码快速普及的关键要素有两点:
第一:健康码的本质,是通过扫码完成信息采集和认证匹配工作,其实质就是填表,但填表古已有之,而今天健康码的填表有什么不同?
其关键的不同,还是在于破除部门墙,实现信息互认。
在纸质填表的时代,江岸区收上来的表,和武昌区的表是不同的,二者也无法实现合并。江岸区拿不到武昌区的表,反之亦然。信息流动就此被阻拦。反映到此次疫情期间,我们经常能看到的一个现象是:出入武汉地区的运输司机,拿到了一个区的放行路条,却在另一个区寸步难行,其原因就在于部门之间存在数据壁垒,既不互通也不互认。
就因为数据不互通,用户既会为了证明「我妈是我妈」而跑断了腿,也会让基层工作人员苦不堪言,他们长年累月要为用户开具各类纸质证明。
只有让数据流通起来,人,才不用跑断腿。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