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产业互联网,一定要看准串联模式(2)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智能互联: 我们可以看到,工业智能传感器的渗透率,中国还不到美国的一半。
信息整合: 主要的衡量指标是企业上云的比例。 美国企业上云比例高达 80%,而在中国,仍有 70% 的企业是没有上云的。
数据决策: 这也是衡量整个产业链智能化程度的指标,中国在智能数据分析决策专利数上远低于美国,在研发投入上,中美差距会更大。
人机协作 :从工业机器人来说,我们的使用密度还是不如美国。当然这与中美产业布局也有关系,美国更多是一些高精尖的产业,机器人使用率会高,我们更多是基础消费品这样的产业。
我们可以看到 C 端的复杂变化,产生了倒逼 B 端变化的需求,但是 B 端可能因为数字化程度不足,尚应接不暇,这个中间产生的 gap 就是我们创业者和投资有机会切入的地方。
从细分的垂直行业切入
大部分现在观察到的产业互联网,都不是通用性软件,通常是从一个垂直行业切入,可能甚至是一个细分的垂直行业切入,然后从多环节的深入到达的业务环节里,最终分到蛋糕。
什么样的行业是适合我们去切入呢?
首先我们认为这个产业链的规模要足够大,而且靠近消费者 ,因为现在的产业互联网还是依靠过去几年消费端需求和购买行为变化所驱动的。
第二个重要的考核点是玩家是否分散,供给端和生产端玩家过于集中的产业改造起来非常困难。
产业互联网的机会,在于选择一个相对规模比较大的垂直行业,深入地切进去,不单单切它的效率提升,同时切它的业务流程。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从供求关系分析,社会供给和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计划经济 / 供给不足到产
互联网+2023-0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