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需要中年人(6)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出现这种现象大致是两方面造成的。
青年人身体在快速成长的同时,自律神经等控制系统的发育还不够成熟。中年人体力和瞬间爆发力都有所衰减,但是却能千劲儿十足地完成工作。因为其自律神经足够发达,能够充分发挥其能力。
青年人初入职场,待遇不高,尚处积淀期,徒有激情,容易处处碰壁,碰壁之后容易遭遇情绪波动。相比之下,中年人精力、知识、经验丰富,再加上物质、地位激励够,反而处于状态巅峰。
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其实也是如此,由于行业红利期渐退,当年受到互联网文化影响投身行业的年轻人充满迷茫和困惑,他们身上充满了某种青春式的忧伤。
这种现象在这次疫情之后更为明显。一批年轻人对未来充满迷茫,甚至还在面临生活工作问题的挣扎。这也正如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所言:
在任何情况下,年轻都不是人生中最好的阶段。也是,年轻是否是一场胜利,生活的胜利?或者说是一个不确定和相当痛苦的阶段,因为这是一个充满冲突、充满混乱的阶段?
价值和无价值的思考,意义和无意义的纠结,在一批年轻人的身上不断展开。
在杜昂等一批老道成熟的互联网中年人身上,我们并没有看到这种冲突、混乱和挣扎。他们具备更强的抗压能力,更系统的研究能力,更深厚的经验积淀,以及更为广泛的社会连接,以及更积极的社会影响力。
产业互联网给拥有其它传统行业丰富经验的专家带来了新的转型机会。传统行业的专家在自身领域积淀往往长达15-20年,在互联网企业相对宽松开放的氛围内他们的经验进一步放大。
消费互联网走向产业互联网,其实对人才梯度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有满怀激情的年轻人在一线作战,也需要有阅历丰富的中年人在营帐中指导。
事实上,在华为这样的公司,正在通过“华为大学”这样的方式让一批“功成身退”的“老人”为还在一线作战的年轻人提供智力支撑。
所谓的“互联网不要中年人”其实并非事实——但也其实也是更多中国科技企业需要系统性思考的一个问题——如何给有知识、有经验、有阅历的中年提供更体面的工作和生活。
中国互联网发展至今已有25年,中年问题的确需要提上议事日程。尤其是在后疫情的就业环境下,过往的高速增长需要必然会放缓,企业更高质量、高密度的成长才是重心。一批智力、体力、能力都尚处巅峰状态的中年人,他们应该得到市场尊重。腾讯其实做出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