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了个羊”设计的背后:博弈、明暗牌与人性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下班高峰地铁上,偶然瞥见邻座青年在绞尽脑汁“凑三张”消除,夸大的魔性音乐节奏虽未听见,但能够隐约“窥视”到青年想要证明自己的胜负欲。
这期出圈的“羊了个羊”小游戏,着实引了一把大火,小游戏活跃度迎来一波史前暴涨,上一次微信小游戏狂欢,大概还停留在2017年的“跳一跳”身上。
一直觉得,对大众的理解会有一种通解,在某个阶段或许某种方式未能奏效,但在下一阶段又步入相似的轨道。例如,从营销思维来看,如今的直播卖货与当年电视广告直播并无太大差异,本质上还是用直播讲述的方式去售卖产品。
在几十年前,这种营销手段一度爆火,之后成为人们鄙夷的对象,跟现在的开屏广告一般,在最精彩的电视剧开始前,需要忍受其絮絮叨叨念半天。
在如今的直播带货体系里,依然是大规模直播展示商品,核心的受众群体,由当年最痛恨这类广告的人群,变成了现在奋而为之买单的人群,所以,普遍的规律是具备普适性,只是阶段环境不一样。
对于人的研究,哲学为其赋予了多层解释,透过不同的解释得出不一样的结果,最终又通往一个终点。大抵人性基本逻辑也是相通的,只是在岔路口会受到不同因素影响。
回到这个游戏身上,其中就涵盖多种顺应人性的系统设计,包括博弈系统、激励机制以及明暗牌设计,似乎推导出群体是可以被系统左右。我们暂且不讨论游戏如何设计、如何营销、如何传播,单纯从它设计的几套系统逻辑以及它如何平衡玩家心理的角度,从而做到“拿捏”玩家。
游戏虽小但五脏俱全,系统平衡、玩法操盘、奖励机制等一系列设计,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透过其中,我们或许可以窥探到一二真知。01博弈心理
微信小游戏最大的特点在于其社交属性,例如17年火爆一时的“跳一跳”小游戏,在朋友圈疯传晒战绩,属于典型由社交驱动的游戏类型,此次的“羊了个羊”也大致遵循相似路径,只是这次,发圈的动机由分享最高战绩转变为吐槽与不甘。
他们的共通点,都是触动用户最底层的情绪价值,从而让更多人去挑战、去试玩、去分享,这便是用了相似路径的不同打法。
在这一层级上,游戏仍然是游戏,只是包含多个属性,包括心理建设、攀比心理以及赌徒心理,共同驱动用户去试玩游戏关卡。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