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20年,只能绘画和下棋?(6)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所以我觉得算法、算力、数据三个要素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是不断完善的,同时也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很重要的基础。
刘兴亮: 目前人工智能在哪一些行业已经开始应用,效果怎么样?为什么消费者对人工智能的感知不明显?
沈徽: 坦率的说,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是在广泛落地。举几个例子,其实人工智能最初的落地。可能是在商业用户领域。比如去商场停车,以前都有岗亭检票,依据票上的起始时间最后计算停车费用。如今再去商场的停车场,它会有机器识别车牌号,当你准备离开时它会语音播报你的停车时间和停车费用,之后你再去扫码付费,在这个过程中,有相当多的AI技术。
第一个AI技术是出入停车场识别同一辆车,通过追踪你的轨迹,包括最后的停车位置。另一个是扫码支付过程中的识别,甚至现在有扫脸的方式进行自动支付,只不过在此过程当中,可能大家没有那么深切的感受到是AI技术在发挥作用。
另外一个例子比如所用到的腾讯会议的美颜功能,就涉及到大量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如果AI错误地识别人脸上一个位置,可能我的鼻子就会「消失」,应该找到正确的地方去皱纹、皮肤增亮。这些都是对人整体的各个五官,各个部分的一个识别,在识别的基础上去做相应的AI技术应用。
为什么消费者对AI的感受不是很明显,我觉得历史发展本就需要时间,一个新技术都是从不成熟到成熟的。
当它还不成熟时,却又跨越了工业红线,就会比较容易在B端落地,原因是:
第一,B端的需求和环境是比较明确的,比方说停车场,它其实不是在任意一个位置去识别你的车牌,它是在出入口识别,会有高光的灯打在车牌的位置让它环境变得相对可控。
第二是使用场景相对单一,是收费停车场,去完成一个车牌识别收费的动作。车牌识别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可以发生在很多地方,商厦只一个特定的场景。
第三是技术的使用者。B端的技术的使用者往往是有一定的技术能力的,受过训练的,使用产品是工作的一部分,他就更容易去接受一个相对来说需要去有一定学习曲线的新东西。
但是,我觉得一个新技术,要让普罗大众受益,一定要走到C端,去关注消费者以及消费者的使用安全,任何一个真正有有潜力或者是有影响力的技术,它最后一定会以消费者、用户作为它的终点,那么我相信AI的技术也会越来越多的走到消费者身边,走到千家万户之中。 05 人工智能发展,除了自身迭代,也要公众扶持 刘兴亮:前段时间国内的某新能源汽车,车主在使用辅助驾驶时引发车祸,这类责任应该怎样算?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