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判:没有赶上深度分销的行业,能否搭上团购供应链革命的列车】(3)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03
源头直供
越到源头,毛利越高。
然而,越到源头,越难搞。 找到合适的源头,才是关键。 现在鲜品有很多人强调源头直供,有点扯。 鲜品的源头是谁?是农民(渔民、牧民、山民)?是农民合作社?是农业基地?是政府?是协会?是农业服务商? 早期有生鲜电商背着钱到农村收购,吃过大亏,以后再也没人这么干了。有两个原因:一是农民规模太小,必须中间商介入才有规模;二是农民都是随行就市,收购多了就涨价。 源头直供一定不是农民直供。现在网上做电商的也不是种地的农民,至少主业不是种植身份的农民。 农民那几亩菜,一二天就卖完了,一二天卖不完就得坏了。能够天天卖菜的人,一定是收购商的身份。只有收购商才能保证天天有菜卖,单户农民做不到。 我的结论是:分散的农民,只是农业种植者(生产者),不是农产品的经营者。作为鲜品源头,他们是被动的。 农民合作社,大田作物规模比较大,经济作物的合作社仍然规模不大,也难以做到源头直供。更何况,真正紧密合作的合作社不多。更何况,即使在一镇一品,一村一品条件下,供给仍然有太强的季节性。 农业基地好像很大,但农业基地不是经济主体,是个虚的地域概念。当然,农业基地说明总体种植规模比较大,有利于供应链的稳定性。 协会不是经济主体,政府不是经营主体。不是供应链源头。 有一个经营主体没有引起大家关注,即农业服务商。农民无规模,但服务商可以有规模。 农业服务商不是为一单户农民服务,而是为大量农民服务。比如,有的茶叶服务商能够服务千万亩茶农。在服务商发达的地区,种子、农药、化肥、农技,都是农业服务商在指导。甚至可以说,决定农产品安全性、品质的不是农民,而是农业服务商。 如果农业服务商的功能延伸,完成可以成为鲜品的供应链源头。 举个众所周知的服务商例子,禇橙。禇时健不是农民,但他把农民组织起来,按照统一的标准种植,然后集中收购、销售。在这个体系中,农民是只是种植者,禇时扮演的角色,一是农业服务商,二是农业品牌商。 上述分析的结论是,鲜品供应链一定是B2B,不是C2C或C2B。 找到合适的供应链源头(B端)是建立品质可控稳定供应链的关键。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