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判:没有赶上深度分销的行业,能否搭上团购供应链革命的列车】(5)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05
团购供应链:悖论
悖论就是自我矛盾。
预售、24小时交付、自提。这是社区团购自诩的三大特点。 现在很多平台实行的是“双11”团购:晚11时订单截止,上午11时团长完成用户交付,留给供应链的交付时间不超过2-3小时。 预售,意味着订单数量不确定;供货商超短时间交付,意味着订单截止前已基本处于预交付状态。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意味着:1、供应链采购量只能预估;2、供货商提前备货,而且备货点离平台分拣点不太远;3、超备货或不足,供货商要承担风险。 这正是目前资本团存在的问题: 1、鲜品只能就地采购;2、就地采购无价格竞争力;3、供货商承担备货风险,必须在价格中加上风险金,导致价格缺乏竞争力;4、价格无竞争力,而用户对鲜品价格敏感,因此,只能烧钱走流量。 所以,资本团烧钱既可以说成是战略上的布局,也可以说成战术上的无奈。 现实的是合理的。鲜品的长渠道是问题,也是化解鲜品供应链风险的解决方案。鲜品的风险,通过长供应链在每个经营主体上摊薄了。 那么,尽可能触达源头的新供应链,会产生什么风险呢? 首先,在长供应链与短供应链共存的情况下,预售价格只能对标长供应链售价。决定售价的是销地价格。 其次,在长供应链与短供应链共存的情况下,采购价格只能对标产地价格。因为收购价格是集合交易行为,跟股票价格形成机制类似。 按照价格理论,农产品价格是典型的竞争定义,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卖方和买方都只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决定者”。除非产品有差异性。 第三,在上述情况下,短供应链比长供应链有极大的优势。减少供应链环节所形成的毛利空间比较大。 第四,供应链环节再短,从采购到销售仍然有较长的时间差。这个时间差所形成的价格风险,要由经营主体承担。在长供应链环境下,供应链环节很多,承担价格风险的经营主体也比较多。 第五,在供应链扁平化过程,采购主体内部的层级化要相应增加。在渠道扁平化和深度分销过程中,渠道每减少一个环节,厂家内部的管理层次就要增加一级,始终保持内部层级+外部层级等于6级。 同样,在鲜品供应链环节减少的情况下,因为农民的种植规模没有大的变化,供应链环节每减少一级,内部层次就要增加一级。 上述分析说明,如果短供应链的内部管理成本比长供应链的外部交易成本没有优势,那么短供应链不一定有价格优势。 诺贝尔经济学奖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讲的就是这个问题。由于鲜品供应链的经营主体,个体户比较多,有成本优势。同时,原来由众多供应链主体承担的价格风险也转嫁到短供应链身上。 当然,有人说现在的团购平台、团批,有大批人在搞短供应链,为什么这个问题不突出呢? 很简单。目前的社会团购供应链,仍然是在利用个人资源小规模试探,有利则做,无利则放弃。不是利用组织资源大规模做。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