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泰:经济深度转型与企业创新战略(3)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农业是基础,制造业也是基础,这毫无疑问。但是假设15年以后,中国的GDP从114万亿元涨到200万亿元了,我们的粮食也要跟着翻一倍吗?如果翻不了一倍,占比从 7%降到3%也很正常。制造业的占比也一样,制造业占比降低不代表经济增长质量低。
如果制造业占比越高,经济增长质量越高,那么上海、北京在全国排倒数,硅谷、纽约在美国排倒数……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只要我们的制造业总量在增长,技术在发展,生产力在发展,那么在内部的占比降低,实际代表的是生产结构进步。
未来中国还有一个最大的挑战是就业问题,中国的农业就业现在是1.7亿人,制造业的就业大概是2.3亿人,未来10年,中国农业只需要一亿人甚至几千万人就业就可以了;制造业也用不了2.3亿人,一个机器人就能顶多个劳动者。所以农业和工业都会继续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就业要靠服务业来吸纳。
第三个重要的变化是新供 给和老供给的分化。
不管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如果是过时的老供给或者过剩供给,必然在一片红海中挣扎,无论你怎么想办法降低成本,都难以摆脱困境。反过来,在乔布斯创造苹果手机之前,世界对它的需求是零。
经济增长根本的源泉是新供给不断创造新需求,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并带来新的经济增长。产品、行业和竞争力,是来自老供给里的降成本,还是来自新供给里的创新引领,这是决定未来企业能否生存的关键。
面对各种困难,企业倍感压力,如果只看老的产业结构,会悲观;如果看未来和新经济,我觉得有理由乐观。
过去20多年也出现过困难的时候。
1997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债务危机等很多事情同时发生,但是中国乃至全球伟大的互联网企业——阿里、京东、腾讯等都是那时候诞生的。
2007年、2008年,全球经济又一次面临巨大挑战。我每天听到来自华尔街各种悲观的消息。同时期,乔布斯推出苹果手机,开创了移动互联的新时代。
如今我们又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会不会是第三代互联网开启的时候呢?企业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向和方法论来转型呢?
答案是,紧紧把握十九大的一句话,“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满足美好生活需要就是企业转型的方向,那么如何满足美好生活需要呢?我仅提出数字化转型这一个维度,从硬价值制造到软价值创造。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