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骨头硬,但肉多(2)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To B( 产业互联网 )在国内表现出来的种种迹象,说明当前国内的技术能力已经真正意义上可以与市场需求相匹配了。
对于红利殆尽的To C( 移动互联网 )企业来说,To B( 产业互联网 )的未来很值得想象。不过最大的前提是,技术要够硬。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信息技术的商业大潮呈现出来的是C端太热、弯道超车;B端太冷、滞后于欧美的发展状态。
这背后,有三个原因值得关注:
第一,从技术方面来看,历史原因造成了中国通用型科技企业比欧美要弱。
比如,从工业革命以来,中国一直在学习和追赶西方在蒸汽机、电力、铁路、航空、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型技术。今天中国才在某些技术领域赶超欧美,让世界惊叹不已。不过,这是后话。
第二,从行业发展看来,过去一段时间,中国产业在数字化方面投入不够,在IT领域的技术渗透率很低。
但是美国却已经经历过了企业信息化、云化、智能化等过程。所以接下来,中国的大部分企业也要经历这个过程。
第三,从企业自身来看,在过去十年里,中国的人力成本上升了五倍之多,企业都希望通过科技效能提升效率。也就是说,B端的技术需求将越来越多。
时间从来不会开倒车,在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之后,中国的科技发展已今非昔比。
如今,中国在互联网、PaaS( 平台即服务 )、SaaS( 软件即服务 )、人工智能( AI )、区块链( Blockchain )、云服务( Cloud )、大数据( big Data )和第五代无线通信( 5G/IOT )等新技术方面突飞猛进,而这些技术正在赋能B端。
对科技企业来说,因为自身相对强大的技术实力,使它们在to B( 产业互联网 )业务的拓展上,可以利用科技助力行业、重构行业,也就有了在to B( 产业互联网 )蓝海逐浪的可能。
如果说中国错过了蒸汽机时代的第一次产业革命、电力技术的第二次产业革命、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第三次产业革命,那么在产业互联网的数字科技时代,中国正走在新的机会和可能性上。
京东数科CEO陈生强对“数字科技”有过这样一段表述:
从本质上看,数字科技是以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既有知识储备和数据为基础,以不断发展的前沿科技为动力,着力于实体经济与科技的融合,推动实体经济各行各业实现互联网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最终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用户体验、增加收入和模式升级。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