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产业互联网 你得跨过四条护城河(4)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2019年春节之后有一条新闻,说不少年轻人选择送外卖,不愿意去工厂上班。 至少从2000年开始,每年基本都会出现这样的报道。 现在的工厂吸引力下降确实是事实。
22年前上映的电影《花季雨季》里,女主角还能在暑期去生产线打工,大方地和邻座的工友讨论「拉长」是什么意思——「拉长,大概就是英文line的意思吧? 」。 在电影里,生产线代表着一个有活力的深圳。
60年前的日本东京,丰田启动不断被后世学习的丰田汽车生产线、丰田精益生产管理法。 工厂成为一个国家崛起的发动机,也成为日本「经营四圣」向东南亚企业家传道授业解惑的道场。
106年前的美国密歇根州福特汽车生产线上,无数的工人通过协作,创造出90分钟出产一台T型车的纪录。 这时的工厂,第一次取代传统作坊,取代传统薪酬体系,取代工人培养和晋升方式,塑造出现代企业的样子。
所以你看,工厂从来就是企业组织变革的主战场。
但是别忘了,福特生产线员工的日工资是五美元,这样的工资水平,五个半月就能买一台自己生产的T型车。 反观现在,许多中国工厂和106年前的福特汽车生产线没有本质区别,甚至还达不到106年前的标准。 有的工厂负责人也不愿意「机器换人」,更愿意用人海战术去支撑订单。 巨大的厂房内,两千名员工从早到晚重复机械劳动,工资水平增长缓慢,看不到未来。
为什么工厂不愿意「机器换人」,依然大量雇佣人去进行机械劳动? 从工资成本考虑,机器是更省钱的。 只是从企业存活的安全性考虑,用人是最安全的。 为什么?
因为人是最好的柔性生产者。 中国企业的大多数生产线面临无序的现状,供应链的无序,订单的无序,现金流的无序……当你无法判断下面三个月该代工生产什么产品时,你也会选择放弃使用机器,而是用人。 因为人可以做任何动作,按照你需要的时间、节奏工作。
但是现在年轻人不愿意去工厂了,这是个问题。 所以很难预测,很难管理,很难有序。 这就形成了一个莫比乌斯环。 如果这些问题不被解决,年轻人还会进一步「抛弃」工厂,强迫工厂放弃过去的方式。 这个用技术或者产业互联网的方式一定是可以解决的,但它不是一个领域的公司能单独解决的问题,它是一个系统工程。
工厂需要一次巨大的变革,这也正是产业互联网的机会。 让每一个工厂、每一条生能源数据管理能普度众生——帮助每一家企业提高运营效率。 但是并不是每一家企业都能入这个法门——进行能源数据管理。 获得数据、链接,用技术去解决预测、管理、无序的问题。 然后,年轻人用自己的行动去投票,埋葬那些不愿意改变的工厂。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