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欧:产业互联网的切入方式(8)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而反过来,对于B2B切SaaS来说,供应链平台不可能要求末端去替换自己提供的门店运营SaaS(端SaaS),短期内也很难要求下游客户去使用自己提供的供应链SaaS(间SaaS)。
原因在于,通常单一的供应商在末端的采购渗透率(单一供应商所提供的SKU占末端采购总SKU数的占比)在个位数,末端门店其实不可能去使用供应链平台提供的“供应链SaaS”,因为目前还处在“卖灌装煤气”的阶段,只有当末端在供应链平台的采购变成一个高频行为,或者末端本身就是供应链平台的加盟商(城市合伙人),才可能接受平台提供的SaaS系统,将原来的“灌装煤气”模式变成“管道煤气”模式。但这种情况,SaaS只是构成交易平台的一部分。
所以,严格来说,不存在B2B切SaaS这一说,B2B平台向下延伸SaaS只是随着其供应链关系的深入而被下游自然接受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并不是以供应方的主观意志主导,而客观上取决于SaaS本身能够给末端带来的价值增量以及效率改进程度。
所以,很多投资人一上来就问,你们目前有多少订单是通过SaaS系统过来的,这个问题本来就很外行,据说,找钢网到现在也还有接近50%比例的订单是通过传统模式来进行的。商业就是商业,场景就是场景,下游客户根本不会考虑你是否被冠以互联网企业。
其实,无论SaaS切B2B,还是B2B切SaaS,无所谓哪一种路径更好或者更容易。只是通常来说,如果一开始通过SaaS切入,而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得不转供应链的时候,有可能会发现公司前期大量的融资都用于“转移支付”了,眼下不得不顶着很高的估值从头去做供应链核心能力的积累。这有点像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移动APP前期花了很多钱去做用户,到后期发现要转电商的发现很多事情还得从头做起。
而对于一开始从B2B切入的项目来说,如何避免过分扩张区域和SKU所带来的消化不良则是其关键“避坑”的点,后期所谓转SaaS其实不存在什么坑或者难点,因为这个过程不是由你决定的,而是一个顺势而为的过程。
我们知道消费互联网是建立“球”(商业组织,企业)和“点”(消费者个人)之间的连接,产业互联网是建立“球”“球”和“点”的连接。所以SaaS是对线下产业的赋能表现在信息化、数据化、互联化、智能化。
如上图所示,比如说中间是一家餐馆,我们看到上面有个供应链的公司是上通路,我们把任何一个企业分为上通路、中通路和下通路,上通路指的是它的供应链,中通路指的是门店内部的运营,下通路是解决它的订单问题,那么对应的就相当于有供应链SaaS、门店运营管理SaaS和消费者连接的SaaS。我个人通常将上通路SaaS和下通路SaaS称之为“间SaaS”,而中通路SaaSa称为“端SaaS”。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