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书一年烧掉100亿,还看不到头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在抖音加速奔向超级APP之际,集团内的办公APP却遇到了不小的难题。
对于抖音集团来说,2023年的主旋律是三个字“商业化”,在这个大方向之下,在线办公软件飞书,也开始新的大调整。
上个月,飞书管理层召开内部会议,会上透露了一个重大改变:将业务重心将转移至海外市场,特别是日本、东南亚和欧洲地区。
对此,行业的普遍看法是,飞书在国内,短时间没有盈利可能,在和钉钉,企业微信的竞争中,飞书落于下风。
与此同时,飞书还在持续招兵买马,原阿里云盘负责人、协作平台Teambition创始人齐俊元已经加入飞书,将向飞书CEO谢欣汇报。
砸钱挖人,转向海外市场,新的一年,飞书显然抱着更大的野心和希望。
事实上,这并不是飞书第一次谋划出海。
2018年飞书就瞄准了海外的To B市场,推出了海外版产品“Lark”,但结果显示,成绩并不理想,在2019年又兜兜转转回到国内市场。
细细数来,从2016年就开始立项的飞书,至今已经走过了近7年的历史,但是在这七年时间里,飞书在用户规模上、商业化成绩上,都没能取得太大进展。
作为对比,据QuestMobile数据,截至2022年11月,钉钉的月活用户数(MAU)达2.53亿,企业微信为1.1亿,飞书仅为930万。
规模相差巨大的一大原因是在2020年,突如其来的居家办公、上网课等需求,让协同办公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
当时,已经成立数年的钉钉和企业微信,用户量顺势起飞——企业微信仅用了9个月,用户量就从6000万增长至2.5亿;时任阿里云总裁张建锋也曾公布过一个数据:疫情期间钉钉增加了1亿用户。
而飞书却错过了这波增长大潮。
但飞书并没有放弃对市场的争夺,反而进一步加大投入,从团队规模奋起直追,仅2022年就从2000人增长至超8000人的规模。
剧增的团队人数,却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市场回报,据雷锋网数据,飞书一年的总成本甚至高达100亿之多。
原阿里云盘负责人、Teambition创始人齐俊元
自成立起,飞书便未对外公布过营收及利润情况,这和钉钉、企业微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次,飞书选择跳出国内市场,奔向国际市场,也意味着将与更多国际办公巨头正面交锋,但商业化难题始终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