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不是走错了方向?(16)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关于“机器产生自我意识”这一点,首先我个人而言并不认为自我意识是强智能的充分条件。这一点可以从“蚂蚁通过镜子测试”这一点得到印证——蚂蚁能够认出镜子中的影像是自己,但是通常我们不认为蚂蚁拥有充分的“智力”。
但是反过来,我认为自我意识确实是强智能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我并不完全赞同彼得·沃兹所著小说《盲视》中的观点)。一个系统必须能够对自我进行观察,才能在 开放性 的环境中 做出有规划性的调整。换言之,对自身思考、行为的观察即事后主动反思、复盘的能力,这一能力将极大地加速学习过程,并且在我看来才是“主动性”的根本性差异所在。
但是上面所探讨的“自我意识”仅包含“自知”,并不包含自我表达(可解释性)与自我映射(同理心),也即是系统 仅需要具备对其内部信息结构进行观察的能力,而无需将其以人类能够理解的方式表述出来的能力 。
根据上面的分析来看,对于部分元学习、梯度学习相关的研究,以及包含预测模型的预训练模型,甚至于很早就存在于强化学习中的Actor-Critic模型,这些模型存在对自我的内在信息进行进一步观察、完善的能力,虽然不能说拥有自我意识,但是是存在自我意识的雏形的。
最后,关于求生欲/繁殖欲,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强智能的充分或必要条件。原因很简单,这是我们地球上的生物之智能的终极目的,我们的所有行为决策、所有奖励函数均围绕这一目的展开。也就是说,这是我们这一智能的“任务”,我们的智能围绕这一任务构建。而智能本身并不以具体任务为转移,其他的智能可以有其他的任务,只是我们自己的任务是活下去,延续下去。仅此而已。
关于人工智能的目的,我前面的叙述较为“现实”,较为“功利主义”。我相信,人工智能的发展还有一些更多的,更加浪漫的作用,比如帮助我们认清我们自己的思维,乃至于更加接近这个世界的本质——我并不认为思想的本质(内部)和世界的本质(外部)是可以分割的——这是我自己进入这个领域的根本原因。
最后,关于这个问题本身。通常我们说一个东西的对错时包含两层含义: 1. 这个东西与客观事实的一致性,2. 这个东西与人们对其的期待的一致性。 在上文的所有讨论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核心因素,即是当前“智能”的定义尚不明确,或者说,智能本质上是一个人为构建的概念而非某个有着明确边界的客观存在。所以上文的所有讨论以“期待”替代“定义”,而对于问题“人工智能是否走错了方向”,其一句话回答应当是: 当前的人工智能发展方向,与人类业界对于人工智能的期待,目前来说,大体上是一致的 。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