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Web3悖论」的内在机理与突破路径(5)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从基础设施到应用场景的空壳化结构蛀空了 Web 3 的发展脊柱。 当我们在谈论 Web 3 时,涉及有关这一主旨的全部概念——从社交图谱、创作者经济到 SaaS 和协作工具,似乎已经全部完备,只待一声令下,Web 3 就会迅速占据网络世界成为基础设施。但实际上什么都没有——CloudFlare 一崩溃,预言机停止吟诵,交易平台无法撮合…… 我们猛地发现,在 Web 3 的概念之下,在底层公链的支撑下,原来还有更底层的互联网协议在运作。在 Web3 的宏大愿景之下,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横亘在理想和实践的差距:Web 3 只是个空壳。 Web 3 的底层仍旧是传统基础设施 没有一个现象级的应用的现实,Web 3 生态的飞轮效应就无法滚动起来。比如,目前社交协议主打 SocialFi 或者社交图谱概念,受到追捧的 BBS Network,其 50% 的 Token 将会分发给活跃用户。那么活跃度如何提升呢?当然是制造「高质量」信息,在此逻辑下,有更多流量导入,跟随者、订阅者的活跃用户就会收获更多利益。这种机制来自于对 DeFi 中交易挖矿的模仿,人为鼓噪出足够的泡沫,最后留下一地鸡毛。 目前我们只有 Web 3 对 Web 2 的拙劣模仿,可是我们需要做到保护隐私、数据可携带、社交可迁移等特质,就需要区块链、DeFi、NFT 的参与,这才是有真实的使用需求的应用。 为什么 Web 3 应用会缺乏真实的使用需求?——道理很简单,因为产品不好用。这背后是因为优质开发者极度稀缺导致的。Web 3 生态表面上稀缺的是用户,但以目前的 Web 3 使用者数万量级来计算,探索性应用都较少,仍旧需要更多技术性、基础性开发工具的建设。 主流开发者涌入交易平台等现金流充裕的赛道所使用的语言基本是 Java、Go、Javascript 等,而只有在涉及链上交互部分才会使用 Rust、solidity 等。如果他们认识不到 Web 3 的伟大意义,那么蓝图无人施工,永远无法成真。 在熊市到来之际,coinbase、bybit 甚至会进行裁员,这些开发者会重新流失,进一步恶化 Web 3 开发力量。在区块链的世界里,优质开发者对新工具、新技术的带动力量是巨大的,但目前的态势是将他们在挤出 Web 3 基础设施开发领域。Web 3 生态可以说是万事俱备,但缺人才东风。
未来:谁是躬身入局者?我们简要概括 Web 2/3 之间的关系——希望我们可以管中窥豹,探索 Web 3 的未来图景。 基础硬件目前一致:依旧是桌面端和移动端。Meta 的 VR 设备并未与区块链技术或者链游产生直接联系,GameFi 主要还是网页端和客户端为主并未广泛接入 VR 等设备,这是一个被有意无意忽略的一个关键点。VR 设备还在铺设更广泛的使用路径。 底层协议正在分化:网络底层并未完全抛弃 HTTP、浏览器、TCP/IP 等协议,但是 UX/UI 正在变化,美丑暂且不论,反正都以「赛博朋克」为主要取向,换句话说,公链作为通信协议,与 IPFS 作为数据库的模式并未完全取代现有的通信协议和中心化数据库。 目前的 Web 3.0 以概念为主:互联网+再进化--> Web 3.0+,如果这是必然发生的故事,那么就可以认为 Web 3.0 概念作为营销本身就是一种向现实世界的延伸。 产品仍在迭代研发进程中:Web 3 产品的生命周期不再固定化,会进入一个充满流动性的时代:用完即走服务也可以 Token 化和 NFT 化——本质上,门票用过一次不再使用,营销服务也可以用完即止,只要在于买卖双方达成共识,可以称为 Token 即服务 。 只是,这还需要一个过程实现,现在谈论 Web 3.0 的主要有三类人: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反Instagram的「BeReal」 想完全摒弃Instagram之前的审美、让bereal成为主流审美的A
技术经验2022-08-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