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Web3悖论」的内在机理与突破路径(6)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现在他们在跃跃欲试,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流量模式已经到头了,在集体内卷的大厂中,已经有人准备驶入新航道,但是他们不改变思维的话,就会如同 Facebook 的 Libra,或者所谓的联盟链技术一样。
第二类:crypto native这类人或起步于公链,如 Flow 开始标榜自己是 Web 3 公链,或起步于 DeFi/NFT/Metaverse 项目组织,或是从大厂、机构中跳出来参与到 Web 3 的建设中。他们是目前最主力人群,如同开发 Lens Protocol 的 Aave 团队一样,大家都要学会拥抱变化。
第三类:传销的变种传销的本质是产品模型在本质上无法盈利,在实操上均以拉人头为主的融资运营模式。此类人群不会对产品建设产生真正的兴趣,但他们往往声量最大,希望能尽可能拉拢人群参与其中,普通人在被骗后就会产生「Web 3=骗局」的刻板印象。 只有第二类人群成为主力,并且在未来有更多不同类型的人们进入到这个神奇的空间,发挥人类聪慧的大脑,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产品服务和使用场景。 Web 3 的适应速度是超快的,要相信新产品模型的迭代速度,比如 Nansen 已经和 Google Cloud 合作提供实时市场数据。这就像是打不过就加入,Web 2 和 Web 3 之间并不是隔绝的,而更像是双生子,Web 3 给 Web 2 也留下了适应进化的时间。 双方能达成合作的契合点在于,「Nansen 表示,数据将帮助做市商、对冲基金经理和资管经理训练他们的算法来预测市场走势、生成报告、指标等。」当新趋势成型,更多的主流群体就会参与其中,这是好的开端。 我们会在接下来谈谈未来的 Web 3 产品究竟会长什么样——产品是 Web 3 能否重构下一代互联网的最基本的载体。认知是我们的灵魂,产品是我们的实体。最终,「Web3 悖论」的突破路径还是要从开发者为加密生态提供用户可用的产品开始。
下篇:破局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在其《模仿律》一书中指出,「在人类的变革进程中,很少出现全新发明,更多的是改造和模仿」。要实现 Web 3 中破局,需要理顺目前并行的、实际上互相冲突的逻辑悖论(详情请参考上篇),并从中寻找其突破点,探寻可行路径。 面对 VC 的步步蚕食,逼仄的生存空间也有星星之火,我们将用信仰和技术去扩展疆域,集合所有的开发者去攻城略地,直至完成对食利者的反杀;面对场景的荒原,我们从未感觉到荒芜,社交图谱、创作者经济、SaaS 已经枕戈待旦,将消除一切阻碍进步的伪神,将所有新神摆进佛龛供人膜拜;面对技术的鸿沟,开发套件的完备将使得更多技术工具直接面对用户,去中心化将在技术层面解构平台的作用…… 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次从底层出发,我们一起去建设九层之台。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反Instagram的「BeReal」 想完全摒弃Instagram之前的审美、让bereal成为主流审美的A
技术经验2022-08-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