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发展结构、商业逻辑与创新精要(3)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究竟什么是产业互联网
对于Industrial Internet的误读,并非源自与不同翻译的解释,而在于对产业技术革命的演进、产业价值再造缺乏基本判断。如果第一次、第二次产业技术革命是工业化意义上的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第三次产业技术革命是信息化意义上的生活方式决定生产方式,那么第四次产业技术革命不仅进一步强调生活方式反向决定生产方式,还将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的贯通。
(一)破除产业互联网一般认识的迷雾
在国际上,“Industrial Internet”最早被定义为“用复杂物理机器和网络化传感器及软件实现的制造业企业互联”;后来由于“Industrial Internet”主要应用是工业,在引入国内时就被翻译为了“工业互联网”。而在国内,基于互联网发展的平台公司,被有的人分为“C端业务”、“B端业务”,前者被视为消费互联网,后者被视为产业互联网。如今,狭义上的产业互联网是指以生产者为主要用户,通过在生产、交易、融资和流通等各个环节的网络渗透从而达到提升效率、节约资源等行业优化作用,通过生产、资源配置和交易效率的提升推进产业发展,带来全新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服务体验的产业形态。而广义上的“产业互联网”,则是面向生产者、消费者等用户,通过在社交、体验、消费、流通、交易、生产等各个环节的网络渗透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加速敏捷供应、提高消费体验,最终将生产方式(技术构成+组织方式+管理模式+服务模式)与生活方式(消费模式+社交模式+消费体验)全面贯通的产业形态。当前,产业互联网已成为“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内涵以及重要途径,但对于产业互联网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迷雾,因而对于产业互联网的实践还存在不少误区。
(二)全面实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贯通
究其本质,如果说电商互联网平台改变的是消费模式,社交互联网平台改变的是生活方式,工业互联网平台改变的是生产方式,那么产业互联网则是整合供给与需求、工业与商业、虚拟空间与智能硬件以及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最终将形成“数据驱动+平台赋能+智能终端+场景服务+社交生活+敏捷供应”的生产生活方式。如今很多工业互联网之所以不是产业互联网,核心由于缺乏2C的充分数据与流量,难以真正实现消费端、应用端、体验端的反向配置生产资源,成为封闭的IT系统或高端智能化的智能工场。如今很多消费互联网+智能工场之所以不是产业互联网,在于没有真正实现生产方式的改变,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贯通。 这种“数据驱动”,就是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数据驱动成为重要的发展动力;“平台赋能”就是从物理空间到虚拟空间上走,在上下游、买卖方、供需端之间,从做事到做局,从第二方走向第三方、第四方;“智能终端”就是从虚拟空间上往智能硬件上落,智能硬件成为云端云台的触角和终端;“场景服务”就是数据、内容、服务、交付等融为一体,以市场需求反向配置生产资源与服务方式;“社交生活”就是在社交化生产与社交化生活之中,将买卖、生活、生产嵌入到人的生活之中;“敏捷供应”就是生产与消费的距离越来越短,短、平、轻、快地实现产品、服务的供给。应该说,单纯面向生产的是工业互联网,单纯面向消费的消费互联网,而没有产生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都算不上产业互联网。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