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产品必须攻克的短板,在国内几乎找不到参考案例(14)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99科技网微信公众号
按照全人工的流程去制作演出,一个演出设计师需要在制作时处理以下若干问题:
是否能够在准确的时机上播放适当的人物动作?
是否能够让人物的表情匹配上语音的情绪?
是否能够让生成的口型动画匹配上语音?
是否能够在合适的时机执行剪辑?
镜头有没有关注当前语句描述的信息?
镜头构图是否妥帖恰当?
光照、音效、人物的头身Look At、眼珠的运动……
上述问题如果全都人为处理,就太过麻烦了。
而程序化生成 (procedural generation) 技术是制作镜头对话演出时,用于判断管线是否进入工业化阶段的关键标准。
程序化生成的作用是根据剧本以及相关配置,省却比较没有设计含量的认为操作,直接生成最基础的演出序列。序列中包含基础的分镜、人物动作、表情、口型动画等按时间点排布的资源,并且可以在生成结果的基础上再做调整。
有了五十分的基础,再打磨到六十分、七十分,就轻松很多了。 程序化生成演出的常见执行流程
按照Tomsinski的看法,生成器由三个模块构成:
剧本配置:哪些角色参与了对话,大体的情绪状态、行为状态如何
生成规则:演出设计师提供的算法规则池,比如什么样的情况该找到怎样的镜头构图,以及如何剪辑,等等
数据处理:调用资源,生成演出序列资产
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看,这一部分确实需要的是一个既擅长视听语言,又懂得技术开发的,呃,技术导演。Tomsinski本身也正是作为技术动画导演一职于CDPR任职的。但无论国内是否具备相应的岗位和环境,想把镜头对话的程序化生成这一块吃透,这两方面的能力仍是必不可少的。
05
团队配置
5.1 相关岗位
演出策划:由策划部门管辖,更便于统筹资源和功能设计,当然也更便宜一些
任务对话配置师:由美术部门管辖,更便于质量把控,但在功能迭代上会薄弱些
当然,也有直接交给文案策划或者任务策划的。这类厂商可能会有传统古板,较难开设新类型的HC,或者一时承担不起专人专岗等问题。
99科技网:http://www.99it.com.cn